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Recent demonstrations in Gaza have pushed not only for an end to the war, but also for an end to Hamas's rule, thus echoing Israel's own stated objectives. Yet the Israeli government, consumed by its own internal politics, has barely acknowledged this unprecedentedly positive development.
underscores the unprecedented nature of recent demonstrations in the war-ravaged enclave.
发自华盛顿特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目标是消除贫困。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赤贫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19亿下降到当前估算的 6.15 亿,而这主要归功于那几个人口最多的亚洲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
但正如马拉松的最后一英里据说才是最艰难的那样,迄今为止所取得的进展也不足以让反贫困工作冲过终点。现在那些贫困现象根深蒂固的国家仍然是人口增长最快的,而全球化的引擎也不再像以往那般强劲有力,因此仅靠增长是不够的。此外摆脱贫困只是迈向真正繁荣的一步。为了将机会的阶梯延伸到所有人并让穷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其他补充性手段。
在这方面加强金融包容性会有所帮助,因为贫困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收入多少,而是他们的收入能买到什么。降低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使那些收入微薄者更易获取它们就能减少贫困。虽然发达经济体的政府经常提供各类基础服务,但福利供应范围有限的全球南方国家却做不到这一点。基本商品和服务对许多这类国家的穷人来说有时更加昂贵,而且由于他们只购买少量产品,因此触达这部分社会群体的成本往往更高。
金融企业在克服这些障碍方面尤为有效。通过降低服务成本和扩大服务范围,它们展现了包容性如何可以推动更广泛的发展。为了探索个人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世界数据实验室在万事达卡包容性增长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将自身消费模型与世界银行的 Findex 数据库结合了起来。
我们的研究发现,从基本的移动支付钱包到全面银行服务,金融包容性的提升会使贫困人口极大受益。我们以全球 60 亿成年人——15 岁及以上、更有可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消费水平将他们分成六组,每组 10 亿人。
最贫穷的那十亿人——每天消费不足 5 美元——以往都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其经济生活完全靠现金支付维持。但在过去十年间移动支付和数字支付领域发生了一场无声的革命,尤其是在印度和非洲国家。因此世界上最贫穷的十亿成年人中有1/3以上如今可以获得金融服务(见图表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图表1]
收入增长效应和价格效应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这些成果的实现,前者指的是有更多人跨越了使他们“可享受银行服务”的收入门槛,而后者则是指向无银行账户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下降了。
2015 年时约有 34 亿人可享受金融服务。当时步入金融体系的“价格门槛”(按 2017 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约为每天 8 美元,这导致有 20 亿人(占当时世界成年人口数量的近 40%)被排除在外。过去十年间的经济增长催生了更大规模的全球中产阶级。与此同时在移动支付和数字银行等技术创新之下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门槛大幅下降。
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自2015年以来又有14亿人获得了金融服务——其中约8亿人得益于收入增长效应,余下6亿人受惠于价格效应。全球金融体系的平均进入门槛已降至每天 5 美元。这一较低的准入障碍体现了数字货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对贫困人口的包容性。在那些表现最好的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金融服务的价格门槛可以降到每天 2 美元,低于每天 2.15 美元的极端贫困线。
过去十年所取得的进展证明,只要将创新、投资和协作适当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金融包容性。因此在如今接近与贫困作斗争的最后一英里时,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将那些最为边缘化的社区纳入金融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