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Though Donald Trump attracted more support than ever from working-class voters in the 2024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he has long embraced an agenda that benefits the wealthiest Americans above all. During his second term, however, Trump seems committed not just to serving America’s ultra-rich, but to letting them wield state power themselves.
The reputation of China's longest-serving premier has fared far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aoist regime he faithfully served. Zhou's political survival skills enabled him to survive many purges, and even to steer Mao away from potential disasters, but he could not escape the Chairman's cruelty, even at the end of his life.
reflects on the complicated life and legacy of the renowned diplomat who was Mao Zedong’s dutiful lieutenant.
伦敦—在19世纪,世界相对和平。除了美国南北战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外,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长期冲突。这就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所谓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中,欧洲是如何在100年内几乎完全避免大战的?
普遍的看法是, 1815年成立的欧洲同盟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经常被视为维持欧洲实例平衡的机制,但实际上起到了规范性目的的作用:防止具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
简而言之,欧洲五大强 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普鲁士和俄罗斯——同意在未经双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改变边界。势力范围的建立,作为这些大国之间的物理缓冲区,是其地缘政治计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19世纪末,欧洲同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维和体系,在瓜分非洲和东亚期间,各殖民国家都分配了领土。但是,欧洲同盟试图解决“东方问题”,而 1853-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的对抗——凸显了它的局限性。
克里米亚战争由俄罗斯要求改善巴勒斯坦东正教徒待遇而引发。不断升级的冲突促使奥斯曼帝国宣战,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支持奥斯曼帝国。
英国政治家约翰·布莱特(John Bright)将战争归咎于英国,认为其无条件的支持鼓励了奥斯曼帝国不妥协。“换做我,要么允许或迫使土耳其屈服,要么坚持让她独自进行战争,”布莱特 说。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他认为,英国将奥斯曼帝国作为抵御俄罗斯东扩的堡垒的战略是错误的。对俄罗斯试图征服印度的恐惧是偏执的。他断言,这是一场选择的战争,因此是没有道理的。相反,布莱特 倡导 “不干预”政策,再加上不受限制 的商业和金融 参与。
1876 年,奥斯曼帝屠杀 数千名 保加利亚男女和儿童,再次考验了欧洲同盟。英国自由党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William Gladstone)以一本小册子作为回应,谴责“保加利亚恐怖”,呼吁将土耳其人强行驱逐出欧洲。但首相迪斯雷利认为这些暴行令人讨厌地分散了支持奥斯曼帝国反对俄罗斯扩张主义的任务的注意力。
在主要列强试图在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压迫性较小的政权失败后,俄罗斯于 1877 年 6 月入侵土耳其,借口是为了保护苏丹的基督教臣民。在克服了土耳其出乎意料的强烈抵抗后,俄罗斯强压给奥斯曼帝国惩罚性和平,这会大大扩大保加利亚作为其东正教卫星国的规模,并为其在高加索地区带来重大的领土收益。
这一次,迪斯雷利没有向土耳其人提供无条件的支持,而俄罗斯承认其他大国有权就任何领土主张进行磋商。这为 1878 年由奥托·冯·俾斯麦主持的柏林会议奠定了基础,该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妥协,英国接收塞浦路斯以换取俄罗斯的收益。尽管最终的和平协议存在缺陷,但它有效地阻止了未来36年的欧洲大战。
归根结底,由知道大规模战争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的贵族精英维持的19世纪维和制度,无法抵御20世纪初席卷欧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民族主义和革命力量。他们的支持者试图用建立在民主原则和民族自决基础上的更真实的和平来取代帝国的胁迫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成立,其目标是促进持久和平。但它缺乏必要的道德凝聚力和合法性,无法复制19世纪的非正式安排。实际上,战后时代的相对和平与其说是联合国系统的产物,不如说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恐怖平衡的结果。冷战结束后,世界没有一个可信的维和机制,这为今天的代理人战争铺平了道路。
欧洲同盟的成功和失败为建立新的维和规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布莱特强调并得到迪斯雷利承认的一个关键洞见是,向受到更强大对手威胁的弱国提供无条件军事支持将扼杀妥协的余地。
另一个挑战是道德和法律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了。今天的和平倡议往往受到真实和被控暴行,以及有关政权的性质的掣肘。 在国际关系中纳入道德考虑使维护全球和平的努力复杂化。毕竟,你不能与一个你否认其道德合法性的政权进行谈判。因此,西方国家发动的大多数战争都隐含着政权更迭的目标。
此外,人们日渐依赖经济制裁、政治抵制和对战争罪政治领导人的起,这阻碍了有效的外交。这些咄咄逼人的策略模糊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界限,鼓励各国打着自卫的幌子进行侵略战争。
19世纪的“大博弈”以英国对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偏执为标志,而今天的地缘政治格局更符合冷战时期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过去,意识形态敌对的政府可以通过外交和家庭渠道了解彼此的意图 。如今,外交官的作用大大减弱。
然而,民主是促进还是阻碍 寻求 和平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历史没有提供如何维持全球稳定的指示,但它可以成为灵感的源泉。通过从中吸取正确的教训,我们可以努力重建能带来不完美但持久和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