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di30_PavelByrkinSputnikAFP_via Getty Images Pavel Byrkin/Sputnik/AFP via Getty Images

欧洲的农历新年

布鲁塞尔—过去一年巩固了中国作为欧洲面临的最突出外交政策挑战之一的地位。但这其实已经很久了。事实上,中国在欧洲辩论前沿的崛起是自2020年以来发生的三次政治认识的产物。

首先是 新冠大流行引发的人们认识到欧洲在各种商品上都依赖中国。几十年来,欧洲一心一意地追求比较优势,将包括污染行业在内的产业迁出洲界,但现在欧洲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距离可能不再重要,但地缘政治很重要。如果危机爆发,如果生产或贸易中断,或者如果单个生产者获得垄断权力,那么不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很快就会变得具有战略意义。

但新冠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口罩和化学试剂等由普通变得关键的商品的短缺,仅仅是个开始。自那以后,风险大大增加,因为中国实际上垄断了清洁能源转型所必需的原材料的生产和/或精炼。对于这一挑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警惕和政治审慎都是必要的。

第二次政治认识是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后。严格来说,尽管中国并不支持俄罗斯的行动——从而避免了俄罗斯付出的外交和经济代价,尤其是制裁——但也拒绝反击克里姆林宫,希望这场战争会削弱美国和北约。中国领导人采取了零和思维,认为任何这种削弱都会自动使中国受益,就像任何伤害中国的事情都会使西方受益一样。

随着俄罗斯越来越难以实现其在乌克兰的目标,中国对西方造成重大打击的希望可能正在减少;它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限制受到持续冲突的拖累。尽管如此,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俄罗斯实际上正在成为一个附庸国,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战略纵深,并使其能够从克里姆林宫获得经济利益,例如有利的能源交易。

中国希望俄罗斯在经济上能够自保,哪怕只是堪堪自保。但是,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的默许支持足以严重损害其与欧盟的关系,欧盟总是看穿中国的中立假象。中国从未越过任何“红线”,因此不能将其列入故意违反西方制裁的国家名单,但它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商业关系(尽管它绝非孤例)。

SUMMER SALE: Save 40% on all new Digital or Digital Plus subscriptions
PS_Sales_Summer_1333x1000_V1

SUMMER SALE: Save 40% on all new Digital or Digital Plus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now to gain greater access to Project Syndicate – including every commentary and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starting at just $49.99

Subscribe Now

将中国推向欧洲外交政策关注前沿的第三个认识来自该国与美国竞争的加剧。在这方面,欧洲走了一条很好的路线。当然,它不能将自己确立为完全中立,在台湾、人权南海冲突等问题上与两个大国保持等距。但欧洲也不能放弃回旋余地,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制裁的广度以及中美对立对几乎所有全球问题的影响。

对欧洲来说,中美之争并不能左右所有全球趋势或发展,更不用说用来证明每一个行动或反应都是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盟一再向中国保证,它不会致力于采取对抗性做法。欧洲愿意承认和接受中国的系统重要性,并不想阻止中国的崛起或与之进行战略竞争。

有鉴于此,欧洲一直在努力澄清其对台湾的立场,基础是不承认台湾的独立,也反对使用武力(包括挑衅或胁迫)改变现状。欧盟愿意与台湾保持和发展多方面关系,只要不意味着承认台湾的主权。

与此同时,欧盟仍然坚定主张与中国确实存在系统性竞争。中国坚称其唯一的竞争对手是美国,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10月在北京向中国领导人解释说,中国和欧洲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存在分歧,从根本上说,在价值观上存在分歧。

通过确立经济增长的首要地位,回避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中国旨在挑战欧洲对普遍、必要和不可剥夺的权利的看法。它一直在努力让全球南方国家站在它这一边。这种愿景的冲突塑造了当今一些最重要的辩论,尤其是关于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全球标准的争论。

欧盟一直热衷于向中国传达的另一个政治信息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优惠条件可以随时取消。欧洲企业发现与中国企业竞争越来越困难,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缺点。中国向其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同时为外国公司设置高准入壁垒——包括监管和非正式的国家和区域壁垒。随着中国寻求扩大其在欧洲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如汽车和化工)的足迹,这种不平衡正变得越来越严重。除非中国改变路线,否则欧洲可能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境内产业。

欧洲已经在推行“去风险”战略,这要求供应链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但是,由于它也试图与中国沟通,这是一个实际的举动,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举动。欧盟只是试图减轻与过度依赖单一来源相关的风险。去风险是盾牌,而不是旗帜。

归根结底,欧盟致力于与中国保持高水平合作。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其视为宝贵的对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衡。它必须被纳入解决气候变化、债务可持续性和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的一切措施。即使是地区性挑战,如巴以冲突,也需要与中国合作。

在过去三年中,欧洲被迫放弃其地缘政治的幼稚,认识到规范力量不再足以发挥战略影响力,多边主义正在让位于交易逻辑。如果欧盟要在一个更严酷、更充满冲突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取得适当的平衡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已经做到了。远非如此。

https://prosyn.org/fGHkHeE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