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At the end of a yea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pheaval, Project Syndicate commentators share their favorite books from the past 12 months. Covering a wide array of genres and disciplines, this year’s picks provide fresh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ng challenges of our time and how to confront them.
ask Project Syndicate contributors to select the books that resonated with them the most over the past year.
巴黎——
先不提人类繁荣问题,人类的未来,将主要依赖于我们如何应对两大能源挑战:一是获取可靠的、能消费得起的能源,二是转向使用高效的低碳能源。
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一书描述了未来的情形,可供参考。书中没有提出新的政策,但预测在2030年之前,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将以平均每年1.6%的速度增长,从相当于从现在的117.3亿吨石油当量增加到170.1亿吨石油当量,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增长45%。
这其中,中国和印度占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中东国家占11%,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占增长的87%,由此,这些国家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将从51%增至62%。
目前,全球石油产量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少数几个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当然,加拿大,里海地区及巴西等国家也蕴含大量石油资源。与此同时,中东的天然气产量将增至三倍,非洲的产量则将增至两倍,上述两个地区拥有大量低成本天然气储量。
这种能源消费国越来越依赖于一小部分能源生产国的趋势加深了人们对于能源安全的忧虑。2009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在能源供应上的僵持不下使欧洲表现出明显的忧虑,在欧洲,天然气进口需求预计将从2006年的57%增加到2030年的86%。
HOLIDAY SALE: PS for less than $0.7 per week
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Subscribe Now
当然,对于进口依赖的日益加剧并不一定意味着能源安全有问题,自给自足也不能保证连续不断的供应。由于只有少数地区有石油资源和运输路径的不稳定性,世界范围内短期能源的短缺不可避免。
从长期来看,能源安全风险也将加大。全球剩余的石油储量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国家手中,这些国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将威胁投资的发展速度。世界对于这些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要求越多,这些国家的油气价格将被抬得越高,他们还可通过阻碍投资和限制产量来维持这种价格。
能源需求的无限制增长显然也将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国际能源机构在《世界能源展望》一书中指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继续增加;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长45%,与其它温室气体一起,这最终将导致温度平均增加最多可能有6摄氏度。
在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其中的四分之三来自于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尽管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均平均排放量比经合组织成员国低很多,但总体上说,高达97%的排放增量仍将来自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只有欧盟和日本在2030年的排放量会低于现在。
能源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来说较低,原因在于该领域大部分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限都很长。通常要用很多年才能将高效技术应用在能源领域。因此,公共和私有领域都应该加大投资,提前结束旧基础设施使用的年限,以便加快进程,减少气体排放。
来自国际能源机构的两项政策模式表明,我们可以550模式或是450模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550模式的定义是将全球温室气体的含量控制在550 ppm二氧化碳当量水平,也就是未来全球温度将升高3摄氏度,而450模式下,全球温度将升高2摄氏度。
在550模式中,到2030年,全球能耗就增长32%,化石燃料的能耗将显著下降,年增长率为1.2%,而大会设定的目标年增长率是1.6%。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在2050年达到最高峰值,随后在2030年开始下降。
450模式的目标具有更大的挑战性,2030年整个世界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比大会规定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排放量还要低。换句话说,即便非经合组织国家将他们的排放量减少到零,也不能实现450模式设定的目标。为了实现,看来只能是技术迁移——具体到技术迁移的规模和进度——在所难免。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了解到许多实质性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和技术,但现在是必须做出抉择和执行正确决定的时候了。
我们在讨论的是贯穿供求链领域的投资模式的重大变化,以及在新资本领域,尤其在发电站和节省能源的设备和设施上,进行更多的投资。尽管改革意味着公共和私有领域的负担加重,但当下的金融危机更应被视为一种机遇,而不是改革的障碍。
可再生能源将扮演主要角色。2006至2030年间,全球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发电量(主要是利用水力和风力发电,也有太阳能和生物材料)将翻两倍。在欧盟,风力发电将从如今占总发电量的2%增至2003年的14%,将占欧盟发电总增量的一半以上。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将从今天的10%增加到2030年的30%。
政府必须鼓励这种改革。利用价格杠杆包括对碳的定价来推动改革的进程,这显然非常重要。许多非经合组织成员国,除了需要财政上的支持,还可以从废除燃油津贴政策中受益。
如果期待未来的能源以低碳为主,仅仅有价格杠杆措施还不够,需要在技术开发和配置上有重大突破。政府能够通过政策来鼓励创新和科研、破除国与国之间的障碍。另外每个家庭的消费习惯也可以加速环保进程,这当然需要依赖于全社会对于节能态度的巨大转变来推动。